|
14中小企业集群资本共享1.共享模式 我们在进入共享主题之前,先来阐明一个观点,那就是关于分享与共享的区别:如果我把源创始集群运营的理论知识体系分享给大家,能不能真正给大家产生价值不知道,这是分享;那么共享就不一样,共享是双方在共同价值的基础上进行一种资源、价值的交互和利用,因此共享和分享区分开来。 怎样才能做到共享?共享真正的效能是什么?中小企业如何以共享模式实现转型升级呢?在当前的互联网+的新经济形势下,如果中小企业依然没有可以共享的价值,势必会被经济大潮颠覆。 2. 中小企业集群运营中心 困扰中国中小微企业的难题是没有系统、创新能力弱、资金、人才、渠道、客户等资源少,几乎都处于单打独斗的低端运营的恶性循环中。 源创始的中小企业集群运营模式就是专为单打独斗的中小企业量身定制的共享模式,其领先的理论体系经过三年实践,已经形成了集聚人才效应、集聚资本效应的集群价值共享经济平台。 中小企业集群运营中心,集聚各种行业、各种专业、工种、项目、资源等,通过八大系统、十大中心整合运营后形成价值链,价值链上每一个环节的价值大小不再取决于过去“孤岛”式价值,因为整体的价值让使用价值成本更低、整体更优、效益更大。 资本异常关键,钱是天然的资本,可资本未必是钱,既使是钱也分有温度的钱和冰冷的钱,带资源的钱和纯财务的钱,资本更是属于生产力要素层面,资本并不是积累下来的资产,而是蕴藏在资产中、能够开展新的生产的潜能,既是资,更是本。 3、集群资本 分别是人力资本、政府资本、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每个资本后面都带有不同属性与功能,都对中小企业集群运营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人力资本 是从人力“知本”指的是围绕集群运营而组合的高端智力与操作团队,价值主要体现在战略策划、产业定位、文化挖掘、资源导入、信息化、模式创新和规划设计上,人力资本(包含文化资本)是中小企业集群运营的第一要素,并贯穿在产业集群运营的始终,人力资源是可以用钱购买的,而人力资本是代表一种不可或缺与不可替代的能力并持续地发挥重要作用,所以理所当然地成为资本构成,合理地分享当期与未来的利益分配,人力资本的出现将会成为新时期的新常态,是社会进步、产业发展、消费升级使然,要使人力资源成为人力资本,必需有一个转化过程,即创造一合适的所有权机制,使资源的潜力发挥出来并被加工成实实在在的东西,便于人们清楚地认识、掌握和使用。 政府资本 政府资本是指代表政府方的出资,最好是以产业引导基金的形式出现,既体现了政府的坚定支持,也是一种合作的姿态,因为产业集群建设的长期性与属地性,没有政府资本的介入是不踏实的,况且政府出的不仅是钱,还代表政府手上掌握与控制的资源,是产业集群建设中必备的条件。只要是有利于产业发展、有利于居民创收就业、有利于促进消费升级,政府何乐而不为? 产业资本 是形成特色产业支撑的主力军,是产业集群赖于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集群文化与生态是把人吸引过来的重要理由和消费场景,而产业则是实实在在的产品与物流构成,出得去,行的远,生意才做得大。产业集群其实只是营造了一个环境,吸引特定的从业者聚集,然后再吸引特定的消费者来体验,再把自己的产品与服务买给全世界。 金融资本 金融资本比较好理解,就是金融机构的出资,特点是量大,有杠杆但要求合理回报与低风险,产业集群建设资金需求量巨大,没有金融资本的介入是不可想象的,对金融资本而言也是在不断寻找下一个市场热点,金融的独立判断对方案及资源组合也是一次很好地检验,对风险的控制是金融特有的本领,如果说人力资本、政府资本和产业资本只是给金融资本带来信心的话,撬动金融资本的最后一根稻草一定是消费资本,因为金融更相信消费者和大数据。当然我们对金融资本也要有要求,不能只是钱,最好要带客户与消费,如有产业资源和上市资源则更好。 总而言之,四项集群资本是产业集群的理想构成,资本是有限的,运营是可成长的,融资是可控的它们之间是有逻辑关系的有机体,操作顺序是由人力资本说服政府资本,然后整合产业资本去试探消费资本最后撬动金融资本,从资金到位顺序来说是天使资本加人力资本先付出,以方案获得政府与产业认同,以自己的实际资本 创造虚拟的资本 提前运用明天的资本。 通过集群运营的模式,以企业核心竞争力为根本的价值链、产业链上的每一个环节做到极致,以以“资本”杠杆模式,撬动产业集群价值,发展各产业链上的标杆企业、龙头企业,而后由这些新兴的龙头企业拉动产业链整体发展,这就是共享的全产业集群资本模式,共享交互的产业集群的发展,才能实现资本的裂变与资本增量集聚,才能搭建更好的集群资本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