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直接效应1、集群+融资可以促进民间融资的发展,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 民间融资是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企业之间的融资,例如亲戚朋友之间的私人借贷、企业内部集资、个人财产抵押借款、当铺、钱庄、个人捐赠等。民间融资是最原始的融资方式,其特点是缺乏最基本的法律保障,只能在关系密切、互相了解和信用关系良好的个人之间进行。尽管民间融资一度受到政府的取缔和限制,但事实上,民间融资一直在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它是中小企业的创业资本、流动资金等资金需求的重要来源。中小企业集群有利于民间融资的发展。集群内的企业主可以通过私人关系借贷,双方由于地缘关系相互了解,有的是同学、朋友,甚至是兄弟姐妹,信息不对称程度降低,借款必定要还钱,借贷的风险小。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来看,中小企业集群内形成了多种民间融资形式,比如:业主之间以“赊账”或延缓支付的方式来计付加工费,以信任贷款为主的“民间钱庄”等等。 2、集群+融资有助于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 集群内一些大企业可以利用区域品牌的优势,在地方政府的培育下,加上自己的积极努力,能比较容易的进入资本市场。而集群内较早进入资本市场的企业反过来又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集群内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这是因为,首先,资本市场带来的巨大资金支持可以给集群内其他企业树立一个良好的示范效应,解放过去一些企业主“小富即安”的封闭思想意识,促使其改变以前融资渠道单一的局面,努力进行多元化融资。其次,促使中小企业改善内部财务状况,增强其信用能力。这是因为,企业要进入资本市场必须要有明晰的产权关系、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企业的运作要规范化。毫无疑问,这将提升中小企业的信用状况,降低融资中的成本、风险,提高其收益,有利于从根本上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 三、集群+融资的资源对接方向 1、对接政府,加大对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的政策性支持 政府首要任务是培育中小企业集群的规模效应,在培育和发展中小企业集群的同时,逐渐改善中小企业集群的氛围?不断完善中小企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加速产业结构的升级。加快集群外部的市场环境建设均离不开政府的参与。 政府还可在中小企业集群区域内组建政策性中小金融机构。政策性中小金融机构的目的是吸引民间闲散资金和产业群外的社会投资,为中小企业集群内的中小企业发放贴息和低息贷款,以解决中小企业获得长期贷款困难的问题?一方面可以适当地解决这部分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另一方面还可以充分发挥中小企业集群促进中小企业银行融资的示范效应。 2、对接民营金融,加快企业集群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比较而言,我国企业集群地区的民营金融与当地经济的发展比较而言,还是严重滞后的,两者并不匹配。当前企业群发展迅速的区域必须加快民营金融机构的发展,利用民营金融机构以个人股为主体的所有权结构的激励约束功能,利用民营金融机构与民营经济在产权设置、运作方式等方面的相似性产生的天然亲和力,发挥城信社等民营金融机构扎根基层、规模小、机制灵活、管理层次少、运行成本较低、比较适合个体私营企业融资需求的特质,聚集当地的社会资金,支持本区域中小企业集群的快速成长。 3、发展基金,加快设立中小企业集群产业发展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 中小企业集群内能直接融资的企业毕竟只有少数。中小企业集群区域内的地方政府要积极利用财政资金设立产业发展基金、风险投资基金。对于一些产品有市场销路、特别是有出口定单、生产技术先进、管理运作良好的企业,产业基金要积极支持,根据本地产业发展战略对有前景的企业进行资助,使它们尽早扩大生产,抓住市场机遇,快速发展壮大;对于生产工艺落后、急需进行企业技改的许多家庭作坊式企业,要积极帮助企业申请科技创新基金,促使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对于具有高投入、高风险特征的高科技企业,要积极利用政府的财政和风险投资基金对企业投资,提高集群的科技含量。 4、对接社会资金,设立中小企业集群内的民营银行和融资租赁公司 由于政策性中小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资金需求的扶持力度有限,大量的资金供应还是需要来源于社会资金。因此,在产业集群的中心或是专业市场周围建立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民营银行是必需的?由于民营银行的金融实力与中小企业相当,具有资金规模小、产权明晰、决策程序简单、有较强的活力和自我约束力;同时,建立在中小企业集群内或专业市场周围,其服务对象主要是本集群内的中小企业,易于全面、及时掌握市场、客户等方面的信息,有利于降低监督管理成本。 在中小企业集群内还可以建立和发展融资租赁机构。融资租赁对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有着特殊的作用和优势。相对于银行贷款,租赁对担保要求比较简单;租金的支付方式比较灵活,可以依据承租人具体经营状况选择;因此,中小企业通过租赁融资相对容易。由于在集群内建立的融资租赁公司是专为中小企业提供设备融资租赁的专业机构,因此,这类融资租赁公司的进入门槛应比普通金融租赁公司门槛低。 5、建立中小企业集群信用管理体 集群运行机制的基础是“信任和承诺”等人文因素。这种人文因素是维持集群内企业所形成的长期关系的纽带,并使集群在面对外来竞争者时,拥有独特的竞争优势。如果没有这种信任和承诺,各企业无论真正建立起稳定的分工与协作关系,甚至还会常常为相互间没完没了的经济纠纷所困,使得集群无法正常运营。在此基础上,建设以行业为主的中小企业集群信用管理体系就成为因势利导的做法,包括:建立中小企业集群信用等级评估体系,完善集群内的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平台;建立中小企业集群征信系统,降低银行的信息成本,为强化企业诚实守信提供外在硬约束;建立中小企业集群信用担保体系;建立信用投资风险基金和担保基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