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低风险创业到没风险创业一滴水进入大海,就不枯干没有风险!越懂得这一点,越容易成功, 先思考:你如何理解低风险创业?你认为创业者想成功需要具备哪些因素? “只要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十多年前,雷军的这句话激发了无数人的创业念头,你如何理解这些话------------------------------------------------------。 积累了大量工作经验的职场人士在触碰到职业天花板之前,就已经开始着手盘点自己的人脉、专业知识、个人能力和财力,以图摆脱朝九晚五、入不敷出的束缚,他们怀抱着梦想和激情,走上前途未卜的创业之路,尤其是近十年创业者前仆后继。 但是创业的风险和收益真的能成正比吗? 被外媒誉为“硅谷最牛的50个天使投资人”之一的本·霍洛维茨(《创业维艰》作者)曾用这样一句话总结自己的创业岁月:在担任CEO的8年多时间里,只有3天是顺境,剩下的8年几乎全是举步维艰。 是的,无数创业者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艰难、挣扎与风险才是创业的底色是吗?集群运营对创业这件事持有完全相反的看法,认为:多数人在创业的风险与收益之间,始终忽视了一个变量,那就是能力,管理、经营能力,越有越能力的在创业路上走的越远。 他还以走钢丝类比创业:只要通过大量地刻意练习,人人都可以成为专业人士;一旦把创业视作一个不断提高自己能力的修炼过程,应对风险也会愈发从容。 企业家"entrepreneur"一词是从法语中借来的,其原意是指"冒险事业的经营者是冒险家"集群运营认为,一直以来,优秀的企业家从来都不应该是热衷冒险的人,而是善于控制风险的人。那么,怎样才能降低创业的风险,使创业成为一件轻松愉快的事呢? 一、创业从找到好问题开始低风险创业的底层逻辑很多,“优雅地解决一个社会问题”便为其中之一,我们要走的第一步就是找到问题。 关于如何找到问题,集群运营总结了3点:抱怨、洞察和体验。 1.抱怨 所谓“抱怨”,就是从身边人的抱怨中发现创业机会—— 想创业做项目,这个不够资源,这个不会,那个不懂,不是看的那么好搞?合作不知道如何?就是集群运营孕育而生,你看,在这些看似平常的抱怨声中,无处不是客户的痛点,这就是在抱怨中潜藏的创业机会,而你应该做的,就是倾听身边的抱怨,并试图找出解决办法。 2.洞察 所谓“洞察”,即深入客户生活和灵魂中进行观察。你要比客户更了解客户自己,同时将你自己彻底带入客户的生活,才能洞察其中的商业机会。 汽车大王亨利·福特曾说,如果我当年直接去问顾客想要什么,他们一定会告诉我“一匹更快的马”,而绝不会是一辆四个轮子的汽车。 同样,在智能手机出现之前,诺基亚的所有努力都花在如何制造出外壳更耐摔、电池更耐用、价格更便宜的手机,因此它输给了具备颠覆式创新的苹果。 客户永远只会对自己已知的事物有所需求,而洞察的意义则在于进入客户的生活,与他们的灵魂融为一体,以客户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解决问题。 看似平常的抱怨,其实无处不是客户的痛点,潜藏着创业机会,以客户的角度看待解决问题,这就是洞察的力量,也是低风险创业的,第二个灵感来源。 3.体验 所谓“体验”,就是忘掉你的创始人身份,把自己当成普通用户,亲自试用自己的产品。微信产品负责人张小龙提出了“小白”模式,即像“小白”一样思考如何做产品。在你忘记自己的能力、背景和身份,彻底把自己当成一个“小白”、一名普通的消费者时,你才能够摆脱“知识的诅咒”,及时发现问题、修正问题。 ——对于任何产品,从抱怨、洞察和体验中寻找生意的机会,你才有可能打造出真正解决问题的产品,才有可能探寻到低风险创业的真实出路,抗风险对策到没有风险集群运营。 当然,找到问题只是第一步,你还需要对这个问题做出判断。怎么判断呢? 集群运营又提出了2项判断标准:一是够不够大,二是够不够痛。 第一,你得判断问题背后的市场规模够不够大。集群运营在这里提出一个概念——MTP(Massive Transformative Purpose),即宏大的变革目标。 它是指,你的目标市场一定要足够大,而且它存在问题,也存在变革和解决的空间。 一个足够鼓舞人心的MTP,本身就是一种低风险创业的竞争优势,它会鼓励人们自发地创造出社区、群体和文化。 当集群运营提出“一滴水进入大海,就不枯干,没有风险的!干个独角兽”的第一品牌战略的MTP后,很多人都被此感召。 可以说,有了MTP,优秀的人才和资源都会自发地聚集到你的身边,创业的风险极大降低。 第二,你得判断:解决这个问题能不能解决客户的痛点,真正改变他们的生活?说白了,就是你所解决的痛点,够不够痛。 因为,只有在客户最痛的点上突破,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客户青睐,降低创业风险。 二、2步打造“最小化可行性”产品MVP是英文Minimum Viable Product 的缩写,《精益创业》提出翻译为“最小化可行性产品”。 也就是说,在开始尝试你的想法时,最初不要投入太多钱,而是先做一个简单的原型;然后通过测试,不断迭代。 具体解释,我们先将它分为两个部分——“最小化”和“可行性”——来理解。 1.成本的“最小化” 最小化,就是前期控制成本,将转弯的成本最小化,从而将风险降到最低。 因为公司体量小,所以决策成本低,创业者做出改变的方式相对比较轻松。 创办集群运营创业时,来验证支持创业者这件事是否可行 创业可攻可守可逃 历练成熟丰富的企业家,昨日山峰今日山脚,再创高峰 有些创业者则手笔较大,动不动就先租个店面。这样风险太大了。能不能先租个柜台?或者先去别人的店面分一个角? 租办公室押三付一,增加生财器具办公用品,请一个总监、助理(只有三把枪),打点广告,招两个销售渠道-----------------,也就是什么营业没有发生,成本就一年最低七、八十万? 能不花钱最好就不花钱,能花1万搞定的事情就别花5万;如果花了20万还没实现前期定下的市场目标,那就赶紧撤手。那些“锲而不舍、坚持到底”的传说实际上是创业者们的毒药,集群的作战方略是可攻可守可逃。 集群沟通融合联动高效 我们高效的通过决策层战略规划、管理层企划、执行层策划、计划联动,形成了专案企划书的战略目标、愿景、工种、合伙人紧密合作的场景落地。 还要强调一点:融资不是还债,不是烧钱,还是开源节流的经营战法,要有度,钱不是越多越好。 为什么实施平台战略的实施理念,定位与股权结构,商业模式共建共享,利益驱动,联盟制胜。共建共享,就是让企业家们共同参与平台建设,共同分享平台价值;利益驱动,就是打造一个利益共同体,平台的共同的战略目标战略企划确定战略方针, 2.产品的“可行性” 很多创业者了解了MVP后,都将重点放在了“最小化”上,而忽略了“可行性”部分,以至于他们的产品很难用,给出的解决方案也非常不稳定,导致用户体验非常差。 所以,要把产品的“可行性”和成本的“最小化”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找到两者间的平衡点,这样才能用产品真正打动客户。 三、必须设计反脆弱的商业结构低风险创业的核心,体现在反脆弱上。 1.什么是反脆弱? 想弄明白什么是反脆弱,就得先了解一个概念——黑天鹅事件。它由著名的风险管理学家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提出。 据说,在发现黑天鹅之前,欧洲人一直认为天鹅是白色的。随着第一只黑天鹅出现,欧洲人之前根据几百万只白天鹅所得出的结论被彻底推翻。 所谓黑天鹅事件,指的就是重大稀有事件,它虽不可预测,却一定会发生。 人们总是过度相信经验,而不知道黑天鹅事件的一次出现就足以颠覆一切。比如,如日中天的诺基亚,一直坚信手机就要像电脑一样带有键盘,它永远也想不到有一天智能手机让自己彻底沦落;又比如滴滴打车的异军突起,也颠覆了传统出租车行业。 反脆弱,就是应对黑天鹅事件、从不确定中受益的能力。它和坚强又不同。坚强只能保证创业者在不确定中维持原状,不受伤,却没有办法更进一步、让自己变得更好。 而反脆弱的能力,不仅能让你在风险发生时自保,还能借助这个风险反弹,变得更好、更有力量。 工业时代砸机器的工人 工人捣毁机器,只能用“报复”二字来解释。不能拿资本家怎么样,只能在机器上出出气。 一个具备反脆弱能力的创业项目,最重要的设计特征是成本有底线,但收益没上限。 就算你一直亏本,最多到达成本的底线,而不会无休止地亏损下去,但你可以不停地赚钱,不会出现明显的“天花板”。 反之,脆弱的商业结构,如果一切顺利,自然能够挣钱,但赚的钱是有上限的,一旦亏钱则将出现 “无底洞”。 例如,酒店、餐饮行业就是典型的脆弱模式,“四高一低”:税费高、房租高、原材料成本高、人力成本高,但利润低。 酒店、餐饮行业对黑天鹅事件的抵御能力很差,一旦门口修路或者隔壁装修,生意就会大幅下滑,甚至天天亏钱。因为你的人力费、房租和税费还得正常支出。不会控制成本的饭馆,很容易倒闭。 例如,牛哥凉皮铺在南京还是挺出名的,有100多家连锁店,现在纯线下做餐饮已经很难赚钱了,他就做了一个新模式,就是把实体店当成引流渠道,通过公众号,打造个人自媒体,然后后端卖货,利润很快超过那100家实体店铺的总和。他说,餐饮房租每年涨,竞争激烈,是所有餐饮人头疼的问题,但是,他解决了,什么是融合生态圈闭环?通过一系列方式(打通渠道、横向布局、营销推广等等),不断修正,最终达到预期产出的一整个过程。在这整个过程中,笼统一些通常包括:流量——转化——老客户——老客户转介绍这几个步骤。 也许会有人质疑:“麦当劳也是开饭馆的,这是不是自相矛盾了?”在这里,有必要补充说明一下。 从表面上看,麦当劳是连锁餐饮行业,最初遵循传统的创业模式,赚到钱就开分店。但后来,它转变了商业结构,做起了知识产权生意,高度标准化的店铺就是它的IP。 打破收益的“天花板”,而成本却由加盟商自己买单。这样一来,麦当劳便有了极强的反脆弱性,即便黑天鹅事件真的出现,也不会对其产生致命影响。 设计反脆弱的商业结构,目的就是将失败的成本控制在最低限度,同时不断放大收益的上限。 这样,企业抗风险的能力就会极大地增强,并有充分的转圜余地,可自由选择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