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六大运营战略 >>管理战略 >> 3共享经济 2018-2020
详细内容

3共享经济 2018-2020

发展现状  

随着云计算、工业互联网等技术的发展,共享经济在制造业渗透率逐步提升,参与企业不断增加,一些传统制造企业和互联网企业开始利用共享经济新模式探索打造制造业新生态。 

(一)规模初显:

 121.png 

 

近两年来我国制造业产能共享开始起步,规模初显。初步估算,2017年制造业产能共享市场规模约为4120亿元,比上年增长约25%。通过平台提供服务的企业数量超过20万,其中大多数是小微企业。

从实践层面看,一方面,一些传统制造企业开始利用共享经济开放资源和产能,打造协同生产或服务平台,尝试实现制造业转型;另一方面,互联网企业开始进入制造业领域,搭建第三方平台实现制造业供需匹配。涉及的细分领域也不断延伸,在工业制造、智能硬件、装备制造等领域都有企业开始尝试共享模式。此外,制造业产能共享领域的创新活力不断增强,创业公司不断涌现,部分共享平台开始崭露头角,在短时间内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二)政策环境:

产能共享成为“互联网+制造”重点发展方向 共享经济作为“互联网+制造”创新业态,成为国家重点培育和发展对象。

122.png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共享经济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

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提出,鼓励搭建资源开放共享平台,积极发展共享经济。国务院在《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里强调,要“推动中小企业制造资源与互联网平台全面对接,实现制造能力的在线发布、协同和交易,积极发展面向制造环节的共享经济,打破企业界限,共享技术、设备和服务,提升中小企业快速响应和柔性高效的供给能力”。

为支持和鼓励企业创新发展,2017年国家发改委启动了首批“共享经济示范平台申报”工作,重点围绕创新能力、生产能力两大领域发展一批共享经济示范平台,其中生产设备、生产资源以及分散产能的共享被列为重点方向。 

(三)技术支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成为产能共享重要支撑

制造业产能共享的前提是互联网技术应用和智能化生产。只有当制造环节相关流程以及制造服务可以在网络云端实现控制、管理和信息对接的时候,共享经济才能发展起来。云服务、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是当前制造业产能共享的主要技术支撑。  

123.png

(四)融合发展:

124.png

传统制造企业开始布局共享平台,为推动转型发展,近几年传统制造企业开始积极尝试产能共享新模式,出现了一批比较有影响力的共享平台,如海尔集团的“海创汇”、航天云网和美的集团的“美创平台”等,加快了互联网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带动了传统企业技术和产业升级。 

此外,中信重工、联想、小米等制造企业也通过打造“双创”平台,构建新型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模式,将产品设计与生产过程开放,吸引优质外部资源参与生产与创新,为企业转型发展发展提供了新路径。 

助力小微制造企业发展,传统的生产制造对设备、厂房、人才等要素投入要求高,固定资产投入和生产成本高,成为中小微企业进入制造业的重要壁垒。产能共享对于解决中小微企业缺资金、缺人才、缺技术的问题提供了新的方向,有助于降低中小微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如阿里云与富士康联手打造的“淘富成真”项目,为创业者提供知识产权、工业设计、生产制造等全链条服务。只要符合项目筛选的创业企业既可以共享阿里云的计算资源,也可以共享富士康的制造能力,有效解决了中小企业发展缺技术、缺人才等问题。

 


技术支持: 厦门英九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 管理登录
seo seo